摘要: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与非肾阴虚证的疗效及与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调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肾阴虚证组和非肾阴虚证组各40例;在肾阴虚证组和非肾阴虚证组内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给予六味地黄汤煎剂口服,对照组给予优降糖口服,疗程4周;观察临床症状、糖尿病疗效指标和NEI网络变化。结果:六味地黄汤对肾阴虚证和非肾阴虚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NEI网络调节均有影响,但对肾阴虚证组的影响较大;六味地黄汤对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组患者的综合疗效、降低血糖的效果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和非肾阴虚证的实验组。结论:六味地黄汤所适用的糖尿病病证主要是肾阴虚证;六味地黄汤通过多靶点作用于NEI网络调节进而对不同疾病的“肾阴虚证”发挥治疗作用可能是其“异病同治”的关键所在。
基金资助: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No.G1999054400)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医“异病同治”的代表方剂之一。主要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多种病证。通过对1949-2002年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各类医学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六味地黄丸(汤)临床应用的3 012篇文章的系统研究,发现本方可用于治疗内、外、妇、男、外、五官等20多个科别的435种疾病,而现代医学认为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大多与神经内分泌免疫(neuro-endocrine-immunity,NEI)网络调节紊乱有关。六味地黄丸(汤)之所以能够“异病同治”,关键在于抓住了肾阴虚这一主要病机。“病异”而能够“同治”的关键正是因为“病”(指中医学的“病”或西医学的“病”)虽然“相异”但中医的“证”却是相同的,“证”不仅有症状学的改变,而且必然有其改变的生物学基础,而NEI网络系统的调节紊乱可能是其生物学基础之一。本文就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与非肾阴虚证的疗效及与NEI网络调节的相关性做一探索。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1.1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1版)及《实用内科学》(第11版)制定标准如下:①有糖尿病症状者,一次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服糖后)2h血糖≥11.1mmol/L即可确诊为糖尿病;②无糖尿病症状者,须两次血糖值达到标准①的即可确诊为糖尿病;③结合发病情况、年龄、病程、家族或遗传史、胰岛素效应等可确诊为2型糖尿病。
1.2 肾阴虚证的辨证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肾阴虚证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制定的辨证标准:主症为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次症为眩晕耳鸣,或耳聋,口燥咽干,潮热盗汗,或骨蒸发热,形体消瘦,失眠健忘,齿松发脱,遗精,早泄,经少、经闭,舌质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肾阴虚证主症具备2项(腰膝酸软必备),次症至少具备2项以上者即可确诊为肾阴虚证。
1.3 非肾阴虚证的辨证标准 凡不符合肾阴虚证的辨证标准者,均作为非肾阴虚证处理。
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2型糖尿病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者;②无心、脑、肝、肾等严重疾病者;③年龄在40-60岁之间者;④病程≤5年者;⑤志愿参加本试验者。
2.2 排除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制定标准如下:①患者在用六味地黄汤前虽然血糖高于正常,但通过饮食控制、增加活动量等后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②年龄不在规定范围之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③不合作者(指不能配合饮食控制或不按规定用药而影响疗效者);④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近1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以及感染者;⑥未满规定观察期而中断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3. 一般资料 按照病例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肾阴虚证组和非肾阴虚证组各40例。在肾阴虚证组和非肾阴虚证组组内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0例。肾阴虚证组中实验组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52.16±1.65)岁;平均体质量为(55.36±3.21)kg;平均病程为(3.85±0.63)年;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1.24±1.74)岁;平均体质量为(54.28±4.18)kg;平均病程为(3.56±0.87)年;经t检验,肾阴虚证组中的两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及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非肾阴虚证组中实验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53.87±1.46)岁;平均体质量为(58.36±3.47)kg;平均病程为(4.15±2.14)年;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54.19±1.56)岁;平均体质量为(56.28±4.09)kg;平均病程为(4.27±3.23)年;经t检验,非肾阴虚证组中的两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及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肾阴虚证组和非肾阴虚证组中的实验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及病程等方面也无统计学差异。
4. 方法
4.1 治疗方法 肾阴虚证组和非肾阴虚证组的实验组给予六味地黄汤煎剂(由北京铁路总医院制剂室按照“口服液”的标准制备,用药剂量按照统编教材《方剂学》中限定的六味地黄“汤”的用量,即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茯苓9g、牡丹皮9g、泽泻9g;所有实验组用药均为同一批次生产;采用250mL灌装,其他包装材料、标签等完全一致)口服,125mL/次,2次/d;对照组给予优降糖(由北京铁路总医院药剂科提供,优降糖为北京双鹤制药股份公司生产,批号为:200200105)口服,2.5mg/次,3次/d;疗程均为4周。
4.2 观察方法 采用单盲方法,对受试病人实行盲法。
4.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根据《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的《糖尿病症状严重程度量表》规定的无、轻、中、重判定标准,若无此症状记0分,轻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