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烟台市百吉林生命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烟台市百吉林生命科学研究院

临床实验 您的位置:百吉林 > 实验智库 > 临床实验 >
苦参素抗消化系肿瘤作用机制和临床实验应用研究
2018-08-03 返回列表
摘要:临床上,苦参提取物苦参素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抗肿瘤治疗!苦参素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展"抑制端粒酶活性"逆转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活性及抑制癌转移等作用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就其抗消化系肿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为苦参素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苦参素;抗肿瘤;消化系;作用机制;临床实验
近年来,植物提取物抗消化系肿瘤的作用研究受到肿瘤学者的重视,成为抗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苦参素,是一类含有氧化苦参碱和极少量氧化槐果碱的混合物,主要从豆科植物苦参"苦豆子及广豆根中提取,其中氧化苦参碱含量在98%以上,故又名氧化苦参碱!苦参素是我国自主开发完成的纯天然生物碱类药物!药理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抗病毒"降低转氨酶"抗炎"抗纤维化"抑制肿瘤"免疫调节"抗心律失常等作用!目前,对苦参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经达到分子水平,是中药有效成分抗癌作用的主要研究方向!现主要对苦参素抗消化系肿瘤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1、抗消化系肿瘤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苦参素抗肿瘤作用研究是中药抗癌实验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苦参素对消化系肿瘤的肝癌"胃癌"结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及恶性葡萄胎"绒癌"子宫癌"埃氏腹水瘤"淋巴内癌细胞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伤作用,苦参素不仅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还能通过改变细胞核酸的分子序列抑制肿瘤的生长 。总的来说,苦参素的抗消化系肿瘤作用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1. 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也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癌细胞的恶性增殖或增殖失控形成的是肿瘤,故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可以起到抗肿瘤作用。王中林等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0. 5、1. 0、2. 0 g/L 苦参碱处理人胃癌细胞 NCI-N87 48 h 后,可增加 G 期细胞所占的百分比,降低 S 期细胞的百分比,提示苦参碱对NCI-N87 细胞生长的抑制是阻止细胞进入 S 期,使细胞堆积于 G 期。S 期主要完成 DNA 合成以及合成与DNA 有关的组蛋白,提示苦参素能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正常组织细胞一旦转化为恶性肿瘤细胞,即失去分化成熟能力和呈相对无止境生长。因此,恶性肿瘤细胞较正常组织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缩短。朱艳琴等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MTT) 检测人胃癌细胞系 MGC-803对苦参素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苦参素作用后,MGC-803 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延长,表明苦参素对MGC-803 的生长速度有限制作用,说明苦参素可通过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1. 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凋亡是机体去除不需要的细胞,受多基因严格控制的生理过程。这些基因包括 Bcl-2 家族、caspase 家族、c-myc、p53 等。Bax 是 Bcl-2 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其作用与 Bcl-2 相反,具有促进凋亡发生的作用 。
细胞凋亡受阻是肿瘤形成的重要环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黄赞松等 为探讨苦参素和顺铂联合应用诱导人肝癌 SMMC-7721 细胞凋亡及其机制,采用 MTT 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金氏公式分析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 fas 和 caspase-3 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结果显示,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对肝癌 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并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细胞 fas 和 caspase-3 基因 mR-NA 表达水平明显上升。说明苦参素与顺铂联合应用能明显诱导肝癌 SMMC-7721 细胞凋亡并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 fas 和 caspase-3 基因表达有关。周喜汉等 [10] 的研究也表明,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的 SW1116 细胞抑制率、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Fas 和 Bax mRNA 表达上调。苦参碱可诱导 SW1116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 Fas 和 Bax mRNA表达有关。靳毅等采用 Hoechst 33258 染色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氧化苦参碱诱导食管癌细胞株Eca109 凋亡的作用,免疫印迹法及荧光双标法测定survivin 和 caspase-3 表达,荧光法测定 caspase-3 活性,也证明了苦参素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1. 3 阻滞细胞周期进展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第一次分裂结束产生新细胞到第二次分裂形成子细胞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真核细胞周期过程为 G 1 -S-G 2 -M 期,循环往复。细胞周期过程受到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调控。影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就可以起到抗肿瘤的作用。朱艳琴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调控细胞增殖周期的相关蛋白 Cyclin D1 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4 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Eca-109 细胞 G 0 /G 1 期细胞增多,S 期细胞减少,Cyclin D1 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4 蛋白表达量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苦参素可以将 Eca-109 细胞阻滞于 G 0 /G 1 期,其主要机制可能与 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4 的低表达有关。
1. 4 抑制端粒酶活性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由许多简单短重复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组成。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可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端粒酶是基本的核蛋白反转录酶,可将端粒 DNA 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它能延长缩短的端粒(缩短的端粒其细胞复制能力受限),从而增强体外细胞的增殖能力。端粒酶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的活性被抑制,在肿瘤中被重新激活,故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能起到抗肿瘤的作用。于晓峰等采用MTT 比色法、流式细胞仪、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 RT-PCR 法检测氧化苦参碱对 MKN-45 细胞的杀伤作用、细胞周期分布、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及其上游调控基因(c-myc、p53、mad1)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对 MKN-45 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杀伤作用;氧化苦参碱浓度为 2 g/L 时,MKN-45G 0 /G 1 期细胞增加,G 2 /M 期细胞减少;在 4 g/L 剂量组,S 期细胞减少。氧化苦参碱可抑制 MKN-45 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氧化苦参碱可引起 MKN-45 细胞 hTERT 基因表达下调,p53 和mad1 基因的表达升高,对 c-myc 基因的表达无影响。周喜汉等研究发现,苦参碱对 SW1116 细胞具有显著抑制增殖作用,并呈现较明显的剂量及时间依赖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hTERT mRNA 表达明显减少,表明苦参碱能通过下调 hTERT 表达而有效地抑制 SW1116 细胞端粒酶活性,从而抑制其增殖。目前的实验研究证实,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株 MKN-45 和结肠癌 SW1116 细胞株具有杀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通过影响hTERT 及其上游调控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有关。
1. 5 逆转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肿瘤细胞能通过分泌免疫抑制物质而抑制免疫细胞对之进行有效清除。少量突变细胞能在局部形成有效免疫抑制,使机体免疫细胞无法对之攻击,是肿瘤得以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崔澂等的研究发现,青蒿琥酯、苦参素具有逆转colon26 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他们分别制备经这两种中药作用后的 colon26 再培养上清,同时以不经中药作用的 colon26 相应上清为对照,研究对小鼠脾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蒿琥酯及苦参素作用后,colon26 培养上清对小鼠脾细胞转化的抑制均与转化生长因子 β 1 水平呈正相关;青蒿琥酯作用后,colon26 培养上清对自然杀伤细胞杀伤的抑制与白细胞介素 10 的水平呈正相关。提示,青蒿琥酯和苦参素发挥抗肿瘤作用可能与通过抑制免疫抑制物质的分泌而逆转 colon26 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关,苦参素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 β 1 分泌而逆转 colon26 产生的 T 细胞免疫抑制。逆转 colon26 肿瘤免疫抑制可能是苦参素的新抗瘤机制之一;通过检测中药对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免疫抑制的影响,为抗瘤中药的筛选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新途径,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瘤中药提供实验依据。
1. 6 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许多学者对苦参生物碱的免疫调节功能进行了研究,但观点不一。多数较倾向于苦参生物碱具有双向免疫调节性。戴碧涛等 研究了苦参碱诱导分化对白血病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 α 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 6 和肿瘤坏死因子自分泌无影响。有研究表明,根据人扁桃体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Cowan I 株反应能力的不同,氧化苦参碱可使低反应性的人扁桃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而对高反应性的人扁桃体淋巴细胞及正常小鼠脾细胞增殖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提示氧化苦参碱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和细胞状态密切相关。
1. 7 抑制癌转移作用 肿瘤的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之一,也是肿瘤临床治疗的难点。大多数肿瘤患者死于转移性疾病而不是其原发性肿瘤,故肿瘤的转移是抗肿瘤作用的重要课题之一。陆振东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MKN-45 细胞产生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和 MMP-9、明胶酶谱法检测金属蛋白酶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在5 ~20 μmol/L 的浓度范围内,苦参素能有效抑制 MKN-45 细胞中 MMP-2 和 MMP-9 的表达,同时明胶酶谱结果显示,在 20 μmoL/L 的苦参素能够显著抑制 MMP-2 和 MMP-9 的蛋白酶活性。提示苦参素对胃癌转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抗消化系肿瘤的实验研究
2. 1 苦参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赵军艳等研究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癌细胞 SMMC-7721 增殖凋亡及 Janus 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信号通路的作用,采用 MTT 比色法检测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
率、RT-PCR 法检测其对 SMMC-7721 细胞 Stat3、Stat5mRNA 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二者均能下调 Stat3、Stat5 mRNA 表达水平。相同浓度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比较,苦参碱对肝癌细胞 Stat3、Stat5 mRNA 下调作用更显著。Song 等  检测了氧化苦参碱对体外人肝癌 SMMC-7721 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 Bcl-2 和 p53 基因表达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浓度和时间内,氧化苦参碱对肝癌 SMMC-7721 细胞生长和增殖起显著抑制作用,且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氧化苦参碱能阻滞肝癌 SMMC-7721 细胞于 G 2 /M 和 S 期,阻止细胞进入 G 0 /G 1 期。氧化苦参碱使 G 2 /M 期和 S 期细胞显著增加和 G 0 /G 1 期细胞减少。氧化苦参碱能诱导 SMMC-7721 细胞凋亡,在 1. 0 g/L 浓度作用 48 h后,其凋亡率达到 60%。同时氧化苦参碱能下调Bcl-2 基因的表达,而上调 p53 基因的表达。黄宏思等 [20] 观察苦参碱联合顺铂对小鼠 H22 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发现苦参碱、顺铂单用对小鼠 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苦参素和顺铂联用对小鼠 H22 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并能降低顺铂的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2. 2 苦参素抑制胃癌细胞、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和抗胃癌转移 高喜仁等 采用 MTT 比色法检测苦参素对细胞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微丝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研究结果显示,各浓度组苦参素均对 SGC-7901 胃癌细胞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且具有量效和时效关系;同时,使 SGC-7901 细胞呈凋亡改变,细胞的活力下降,微丝几近消失。说明苦参素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陆振东等研究发现,苦参素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胃癌细胞 MKN-45 产生 MMP-9的蛋白分泌量,同时对分泌 MMPs 的蛋白酶解活性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朱艳琴等 研究发现,苦参素对人胃癌细胞系 MGC-803 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这些研究为苦参素用于抗胃癌转移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2. 3 苦参素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 胡建莉等采用 MTT 比色法、生长曲线及流式细胞术测定氧化苦参碱对食管癌细胞株 Eca109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免疫沉淀法并细胞外信号 调 节 蛋 白 激 酶 (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kinase,ERK)活性试剂盒测定 ERK 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 p-ERK 1/2 、Cyclin D1、p21 waf/cip1 、Bax 及 Bcl-2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氧化苦 参 碱 明 显 抑 制Eca109 细胞增殖,诱导 Eca109 细胞凋亡,抑制 ERK活性,抑制 p-ERK 1/2 、Cyclin D1 及 Bcl-2 表达,同时上调 p21 waf/cip1 和 Bax 表达。说明苦参素能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
2. 4 苦参素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 谭峻英等 采用 MTT 比色法测定单用氧化苦参碱或氟尿嘧啶及二者联用对 LoVo 细胞的毒性作用的影响,并计算合并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苦参素与氟尿嘧啶联用对 LoVo 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氟尿嘧啶联用细胞生长抑制 10% 浓度的氧化苦参碱时,对 LoVo 细胞的抑制作用比单用氟尿嘧啶时增效 2. 67 倍,氧化苦参碱联用细胞生长抑制10% 浓度的氟尿嘧啶时比单用氧化苦参碱时增效2. 01倍,两药的合并指数为 0. 87;氟尿嘧啶和氧化苦参碱联用后,细胞凋亡率比单用时分别增加了 2. 08和 1. 82 倍。周喜汉等 [24] 研究发现,苦参碱和奥沙利铂单独作用均能抑制结肠癌 SW1116 细胞增殖,联合用药能扩大抑制增殖效果。同时,苦参碱和奥沙利铂单独作用均能诱导结肠癌 SW1116 细胞凋亡,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同剂量单药组。提示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实验研究表明,苦参素与化学抗癌药体外联用有协同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2. 5 苦参素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侯俊明等 采用胰腺癌 BxPC-3 细胞系建立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电穿孔结合苦参素组、苦参素组、电穿孔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观察各组胰腺癌裸鼠的细胞凋亡率。研究结果显示,在电穿孔和苦参素的共同作用下,胰腺癌裸鼠的细胞呈凋亡改变,且电穿孔结合苦参素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 3 组。提示电穿孔结合苦参素可以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提高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
2. 6 苦参素逆转消化系肿瘤多药耐药作用、增强化疗药的疗效 肿瘤多药耐药性指肿瘤细胞对某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对其他结构无关、作用机制各异的药物也产生交叉耐药性,是临床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多药耐药逆转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朱金水等研究发现,盐酸伊利替康(CPT-11)可以增强氧化苦参碱对多耐药胃癌细胞 MKN-45 的抑制作用,诱导裸鼠体内人胃癌细胞的凋亡,并能增强裸鼠体内胃癌对化疗药的疗效和敏感性。胥雄阳等 对5 种常用化学药物(氟尿嘧啶、长春新碱、丝裂霉素、甲氨蝶呤、噻唑蓝)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QGY/CDDP 耐药肝癌细胞,经苦参碱作用后发现低剂量的苦参碱可增强 CDDP 对 QGY/CDDP细胞的毒性,具有部分逆转人肝癌耐药细胞QGY/CDDP 的耐药作用。李贵海等的小鼠体内实验研究亦证实,苦参碱具有逆转肿瘤耐药性,其机制与下调 p170、肺耐药相关蛋白、拓扑异构酶Ⅱ的表达率相关。因此,是否可以在化疗间隙期使用低浓度苦参碱,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逆转可能存在的耐药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抗消化系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苦参素抗肿瘤作用确切,其联合化疗可起到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疼痛,升高白细胞,提高骨髓造血功能,降低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等作用。但迄今为止,苦参素抗消化系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报道较少,尚无单用苦参素治疗消化系肿瘤的临床应用报道,苦参素主要通过与化疗及放疗联合应用治疗消化系肿瘤,以达到提高化疗和放疗的治疗效果,减少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
3. 1 苦参素与肝动脉插管化疗及全身伽玛刀治疗肝癌 刘启荣等 观察了苦参素与肝动脉插管化疗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将 75 例确诊为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 例和对照组35 例,治疗组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对照组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术治疗,两组同时加用云芝胞内糖肽胶囊 (云星胶囊)免疫增强剂口服。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 8 个月后,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肿瘤退缩率与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苦参素能提高介入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的疗效,减轻介入化疗的不良反应。周炳刚等观察用平消胶囊、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介入栓塞化疗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对照组单纯用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77%、65. 00%,进展率分别为 0%和 10. 00%。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率分别为 84. 61% 和 60. 00%,两组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李迎春等观察了全身伽玛刀结合苦参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发现伽玛刀对肝癌有较高的局部缓解率,苦参素在保肝方面疗效显著。研究结果显示:①治疗后甲胎蛋白 从 ( 3458 ± 796. 5 ) μg/L 降 至 ( 414. 6 ±211. 8)μg/L;②有效率为 82%,半年生存率为 86%;③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较轻。
3. 2 苦参素与化疗药联用治疗胃癌 周小宁等 对苦参素注射液联合希罗达和奥沙利铂(xeloda andoxaliplatin,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对 40 例晚期胃癌患者使用联合治疗。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静脉滴注,第1 ~14 天;希罗达 1000 mg/m 2 第 1 ~14 天;艾恒 130 mg/m 2 静脉滴注 2 h,第 1 天,每 3 周重复。研究结果显示,全组 40 例患者,完全缓解 3 例,部分缓解 23 例,稳定10 例,进展4 例,有效率为65%(95%CI50. 2% ~79.2%)。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但多为Ⅰ ~ Ⅱ度一过性感觉异常。提示苦参素注射液联合 XELOX 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而且安全。Cui等  报道,XELOX 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大肠癌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其结果显示 96 例中有效率 55%,稳定 32%。该研究证明,XELOX 方案用于胃癌的化疗疗效高,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荣家慧等研究了苦参素联合丝裂霉素和呋喃尿嘧啶治疗方案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治疗效果。将 60 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4 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丝裂霉素和呋喃尿嘧啶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苦参素注射液。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并对预后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 VEGF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且与胃癌患者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4 cm及 TMN 分期有关。术后 14 周时检测血清VEGF 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术前,而接近正常组水平,对照组仅降至术前水平。观察组、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40 和 25 个月。观察组的术后累计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采用丝裂霉素和呋喃尿嘧啶方案联合苦参素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清 VEGF 水平,提高生存率。
3. 3 苦参素提高抗消化系肿瘤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 国内有文献报道,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消化系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恶性淋巴瘤),能显著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 ,表现为中位生存期延长,Karnofsky 评分增加。苦参素有助于减轻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等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3. 4 苦参素减少抗消化系肿瘤化疗药物的毒性用苦参碱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组在防治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后引起的发热、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及白细胞下降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更好的作用,提示苦参碱可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刘俊杰等用苦参素注射治疗 56 例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35. 7%,总有效率为91. 1%;对照组显效率为 21. 12%,总有效率为 61. 6%。
4 展 望
苦参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其所含主要成分是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苦参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消化系肿瘤的作用,且能逆转肿瘤多耐药性和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其他化疗药物及放疗联合使用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近十年来,国内外对氧化苦参碱抗消化系肿瘤的研究较多,苦参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经达到分子水平,在实验研究中苦参素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逆转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抗肿瘤免疫能力、抑制癌转移作用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目前对苦参素的研究多为实验研究,而临床研究尚少,但苦参素在肿瘤的治疗、康复方面有其独特作用,对改善肿瘤、特别是晚期肿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有独特优势。迄今,国内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是苦参注射液,剂型单一,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如何提高苦参素临床疗效,更充分地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应开发新的高效剂型如苦参碱口服、控 (缓)释片(剂)、药物微球、导向药物等 ,进一步扩大苦参素的临床应用,则需要深入地进行体外及动物实验和随机、对照、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二维码
烟台市百吉林生命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5-8450388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广场南路6号
Copyright © 2017-2024 烟台市百吉林生命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